财商讲座

张敬伟:中美贸易战的示弱与逞强

时间:2019年05月18日 18:44   作者:   访问量:[]

中美经贸高级别贸易磋商进行到第10轮,几乎接近协议文本定稿,此时风云突变,美国突然对华再启关税武器,对华输美2000亿美元商品关税从10%提高至25%,其他输美3000多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程序也将启动。这意味着,特朗普总统在兑现自己的承诺,美国将对所有从华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

美国加征关税之时,中国依然派出贸易代表团赴美参加了第11轮的高级别贸易磋商。这轮贸易磋商后,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接受了媒体采访,申明了中方立场,强调谈判没有破裂。刘鹤也指出了双方的三个分歧:中方反对全部加征关税、贸易采购数字要符合实际、改善文本平衡性。当然,刘鹤也强调中方在原则问题上不会让步。中国官方(商务部)和官媒(《人民日报》、新华社)的立场也温和理智。前者强调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后者则强调要重视双方的核心利益关切。

相比去年中美贸易战的见招拆招,现在中方是温和示弱,美国则是压逼逞强。不过,面对美国抢占道德制高点,将中国视为不诚信谈判破坏者的责任,中方也给出了合理的回击。刘鹤公布的中美三个分歧,凸显中方在双方谈判中并无过错。毕竟,谈判过程中美方加关税,等于是美方变脸。此外,协议文本未定稿前,进行调整也未尝不可。美方再擎贸战武器,中方继续谈判,也彰显中国不愿和美国对抗。

美方逞强强化了国际社会对美国极限施压谈判的认知,中国示弱则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诚意。随后的中国反制措施,也变得顺理成章。从中美谈判逻辑看,双方的强弱策略,拿捏到位,各有千秋。

观察家关切的是两国谈判策略背后的中美战略实质问题。从白宫到国会,从智库到媒体,从企业到民间,美国国内少有地达成了集体有意识的反华共识。传统的知华派在改变立场,即使像基辛格这样的中国老朋友,也强调中美关系难以回到过去。

2017年版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称中国为战略竞争者,到近期出现的中美文明冲突论和文明较量论,凸显美国已将中国视为超越苏联的冷战对手,按照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斯金纳的说法,美国和苏联同属于西方白人,不属于文明冲突

如果说美国形成了反华共识,中国各界对美认知却有些紊乱。一是有人认为中美之间的深度利益攸关关系不会发生逆转,美国对华贸战和立场变化,只是对华实力提升的焦虑和应激反应;二是有认为中美关系已经发生根本逆转,美国对华贸战不是简单的策略,而是战略性调整,中美即使没有一战,美国也会采取各种措施压逼中国的发展空间,将中国逼成三流国家;三是有人认为中美矛盾是特朗普时代的小插曲,如果美国政党轮替,中美关系还会回到既往。

第一种观点让中国对美抱有幻想,结果是以策略性的妥协,满足美国的短期利益诉求,如增加对美采购解决贸易纠纷等等。第二种观点则引发两种极端立场,强硬者认为中国足可和美国抗衡不能向美国示弱,悲观者认为中国没有和美国抗衡的实力,必须向美国屈服。第三种观点则是寄望于美国明年的总统选举,破解当前危机。

中国对美认知的矛盾性,凸显中国还未准备好成为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反观苏联,就是要和美国进行公开的意识形态竞争,而且通过建立国家集团的方式,和美国进行姓共还是姓资的制度对决。中国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国和第一大贸易体的过程,实际上是借鉴西方市场经济的实践。美国主导的西方世界,也欢迎中国融入全球,而且默认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的权利和义务。

中美博弈,不属于美苏争霸那样的零和博弈,而是美国和西方世界发现中国崛起后的对华权利义务关系调整。对中国而言,它希望继续在全球多边机制中享受发展中国家的权利和承担与之相对应的义务。在美国和西方世界看来,中国国力决定了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而应承担和美国及西方大国同样的责任。两种不同诉求,造成了双方对话不在一个频道上:中国以发展中国家自居,强调不会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美国则认为中国应该按照发达国家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来规范自己。中美贸易高级别磋商中的核心分歧,就是中美两种不同权利义务观的对碰。

中美意识形态的不同,则放大了中美贸易层面的博弈强度,给观察家形成了中美必然发展到美苏争霸的冷战局面。

审视中美关系,既要关注现实的贸易冲突以及美国对华立场的反转,又要从宏大视野去观照中美关系的战略方向。

中美贸易一边打一边谈将会持续很长时间。没有人会天真认为中美有了一纸协议,就会从此平安无事。接着打继续谈,本身就是理性务实的博弈进程。客观而言,中美贸易摩擦一直进行下去,反而意味着两强经贸利益上的有机联系。若中美没有了贸易联系和纠葛,这样的中美博弈才更加可拍,真回到美苏对决的危险状态了。

中国的示弱和美国的逞强,可能会延续很长时间。让中美两国存在利益纠缠,让中美两国有贸易摩擦的冲动,让双方在博弈中能够妥协,反而符合中美和全球利益。譬如,若无去年的中美贸易战,何来中国在外商投资立法以及国内税收立法上的改进。同样,若无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全球贸易格局何以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如一带一路的成果和日欧构建全球最大自贸区的努力。

(作者是中国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上一条:刘英讲座实录:为何说中国经济潜力大韧劲足
下一条:胡 滨:让普惠金融更好发挥作用

关闭

财商新闻| 财商论坛| 财商讲座| 财商视频| 财富人物

版权所有:山东工商学院财商教育在线专题网   学校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191号   电话:0535-6904023